容城县的历史(容城县历史天气查询记录)

 2024-12-09  阅读 477  评论 0

摘要:容城县历史(一)、名胜古迹容城历史悠久,保存在境内的革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,这些文物是容城历史发展的见证。早在一九八二年,容城上坡遗址(磁山文化)、南阳遗址(春秋战国)、晾马台遗址(商周),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又于一九八七年,容城县人民政府将

容城县的历史


容城县历史

(一)、名胜古迹

容城历史悠久,保存在境内的革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,这些文物是容城历史发展的见证。

早在一九八二年,容城上坡遗址(磁山文化)、南阳遗址(春秋战国)、晾马台遗址(商周),被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又于一九八七年,容城县人民政府将午方遗址、东牛北庄遗址、白龙遗址、东牛遗址、黑龙口燕长城遗址、陈阳庄城堡遗址、北后台烈士陵园,城内烈土塔,革命纪念馆,共九处公布为容城县文物保护单位。

现分别介绍如下:

一、现代文物三处:

1、北后台烈士陵园。1946年修建,1974年重建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我八路军三十二团与敌浴血奋战。不幸有497名指战员英勇牺牲,遗体埋葬于此。位于贾光乡北后台村西。

2、城内烈士塔。始建于1946年,后被敌人破坏,1966年重建。,为纪念全县在抗日战争及以前牺牲的烈士嵌刻的碑记。塔由八通碑组成,园内松柏环绕,位于城内北大街路东。

3、容城县革命纪念馆,1986年建于城关镇上坡村西侧,总面积2664平方米,馆内有大厅两座,并有胡德林、胡福才(狼牙山五壮士容城籍烈士)等纪念碑亭三座。

二、古文化遗址

1、上坡遗址: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,距今最早文化层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,上坡遗址的发现把我县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,位于上坡村南。

2、南阳遗址:系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遗存,据出土遗物看,有燕国易都迹象。距今约两千六、七百年的历史。位于晾马台乡南阳村东南200米,保护范围5万平方米。

3.晾马台遗址:此遗址为商周遗存,距今约四千年左右,遗址有重建明月禅寺一座,古寺巍峨,寺院内千年古柏遮天蔽日,位于晾马台村西北隅。

4.午方遗址:经省文物研究所发掘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址,距今约四、五千年,位于城关镇午方西庄村西侧。

5.北庄遗址: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。位于东牛乡北庄村东“阴顶子”处,保护范围6万平方米。

6.白龙遗址: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。位于东牛乡白龙村西500米。

7.东牛遗址:此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存,距今约五、六千年。位于东牛村南100米。

8.黑龙口燕长城:当地人称“界堤”。据考查,是战国时燕国南境长城,西起易县,东至渤海,我县残存1000米,高0.5至2米,位于小里乡黑龙口村东至萍河桥堤。

9.陈阳庄城堡:此城堡传说是保卫宋八王赵德芳坟墓驻兵之地。也是宋代北境边防城堡,位于八于乡西陈阳庄。

(二)、历史人物

刘因(1249—1293)字梦吉,元初理学家、诗人。容城县沟村人,幼年天资卓绝。初习经学,后研究程颐、朱熹的理学。元至元十九年(公元1282年),曾任承德郎、右赞善大夫,后托病辞官回乡。理学上成就突出,一生著有《四书精要》、《易系辞说》等,后清廷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广泛行世的《静修集》是诗文选集,其中收入各体诗词800余首。诗名冠元初诗坛。

杨继盛(1516—1555)字仲芳,号椒山,容城县北河照村人。发奋苦读诗书,明朝嘉靖年间中进士,后官至兵部员外郎,因弹劾化鸾(大将军,奸相严嵩的死党)被贬为狄道典史。在狄道(今甘肃省临洮县)曾开办书院,兴修水利,开发煤山,受到人民的拥戴。化鸾事败,又被提升为兵部武选员外郎。因上书列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,被严嵩所害。一生以直谏,气节著名。

孙奇逢(1584—1675)字启泰,号钟元,世人称夏峰先生,容城县北城村人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公元1600年)中举,因不满明未政治腐败,营救东林党人,受世人赞扬。自明至清,被多次征召做官,均辞而不就,志于教授著述,为清初“三大儒”之一。著有《书经近旨》、《读易大旨》、《理学宗传》等,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著诗文集《夏峰先生》及《田 几辅中州人物考》、《两大难录》等行世。

作者: 219.148.140.* 2007-6-18 13:30 回复此发言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 容城县历史

(三)、容城县现代革命史

1921年7月,中国***诞生之后,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。从此,在党的领导下,全国人民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。

容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比较早。1921年,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进步学生王孟雄等,秘密携带进步书刊回乡宣传马克思主义,革命的真理开始在容城县传播。

在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高潮中,许多***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纷纷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。1925年,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、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于方舟和***员翟少痴先后到容城开展革命工作,在发展国民党员的同时秘密发展***员,创建了国民党容城县党部和中共容城特别支部,使容城的革命斗争有了***的组织和领导。是年秋,进步教师刘通庸在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利用教师身份,宣传革命道理,开展革命活动。此后容城县的革命斗争逐步活跃起来。1925年6月,为声援上海“五卅”工人运动,容城县成立了“沪案后援会”,全县师生千余人上街游行示威,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。1925年夏到1926年,容城县成立了反封建的群众组织“天足会”,号召广大妇女抵制缠足。不少村庄拆拉了神庙,兴办学校。1926年底,又接连爆发了反对“八厘公债”和“文书贴印花”的群众斗争。通过这些斗争,中国***的主张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,逐步为人民大众接受,许多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。1926年3月,容城县青年杨子英、李学珍、马学儒到广州参加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;同年5月,容城县青年高朴、孙洪恩、庄士荣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。8月,高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***。

1927年4月,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,中共北方区委员会遭到严重破坏。同年7月,汪精卫又背叛革命,大革命失败。在全国形势恶劣的情况下,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保存了组织,坚持革命斗争。

1930年4月,容城县“革命文艺研究会”建立;1931年4月,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容城县委员会和中国***容城县委员会相继诞生。随后,又成立了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“容城县反帝大同盟”和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进步团体“容城县赤卫队”。

1932年1月,中共容城县委领导进行了一场震动全省的农民运动。3000多名农民愤怒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。同年7至8月间,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。

1932年9月,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(城)安(新)雄(县)定(兴)新(城)中心委员会成立,阴一刚任书记。1933年初,容城县的***员发展到140多名,党支部共有18个。后由于叛徒出卖,县委和团县委瘫痪,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,直到抗日战争初期。

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9月15日,日本飞机分两处轰炸容城。9月19日,国民党军队第五十三军南退路过容城,容城县国民党当局随军南撤,当地的一些地主、土匪游民纷纷拉起武装,局面异常混乱。

10月,中共保属省委派***员李大昭到容城开展工作。12月,***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派贾桂荣到容城,将当地大股武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第八路军第二师,并击溃了拒不接受改编,危害百姓的小股土匪武装,使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控制。

1938年1至7月,中共冀中省委、中共冀中区四特委先后派大批干部到容城开辟工作,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,建立抗日民主政权。1939年,容城县抗日根据地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。1940年,县、区、村的党、政、群、武装组织普遍建立,开展了宪政运动,实行了减租减息、合理负担,广大妇女、儿童站岗放哨,青壮年纷纷参军参战。抗日洪流滚滚向前。

1941年4月,华北日军推行第二次“治安强化运动”。6月,开始对平、津、

作者: 219.148.140.* 2007-6-18 13:30 回复此发言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3 容城县历史

保三角地带疯狂“扫荡”,在容城境内和临界,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。容城县军民在中共冀中十地委和中共容城县委的领导下,进行了顽强的反“扫荡”斗争,积极开辟“堡垒户”、“堡垒村”,创造性地开展“挑帘战”、“地道战”;打入敌伪内部,开展伪军工作,掌握两面政权,同时进行整风学习,开展大生产运动。从而使容城人民的抗日斗争烈火越烧越旺。

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反攻的开展,容城县军民在容白公路设伏,全歼白沟警备二大队;在段庄村北的津保公路活捉了伪县长王朝新和日本顾问奥金尚彦;平毁了县境内的全部封锁沟;端掉和迫退了县城以外的所有日伪据点。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27日,容城县人民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收复容城县城,赢得了八年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。

日本投降以后,国民党妄图以武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。在冀中及相临地区,国民党军队先后抢占了平、津、保等城市及平汉铁路沿线的城镇。1945年9月初,原新城县汉奸武装王风岗部被国民党收编为“河北省保安第七总队”,其他汉奸武装也同时被收编。

国共两党签订《双十协定》后,容城县进行了精兵简政。

1946年1月,国共《停战协定》签定不久,国民党军队就开始了对容城边缘地区的军事进犯,从而涌现出“野桥八次保卫战”,击退了敌人的进犯。6月,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。7月,根据斗争需要,设立容定县。9月,驻保定、徐水的国民党军队2000多人,长途奔袭并攻占容城县城。10月,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在容城军民配合下,全歼国民党容城保安大队,解放了容城。年底,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犯,容城县1100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军,编入冀中十军区七十六团。

1947年8月,北平国民党第十六军及“还乡团”武装大规模进攻容城,到处扶植地主政权和地主武装。9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一部和冀中军区、十军分区部队发起大清河北战役,国民党第十六军退出容城。容定独立营和区、村民兵武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扶持的各地主政权及“自卫团”组织。11月,容城全境解放,成为巩固的解放区,全县工作重点由军事斗争转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,支援全国解放战争。年底,根据中共中央10月公布的《中国土地法大纲》,开展了全面的土地改革,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。

1948年8月,恢复容城县建制。中共容城县委、容城县民主政府建立并进驻容城县城。随后,开展了平津支前运动。

1949年10月1日,中化人民共和国成立。容城人民从此在中国***领导下,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程。

(四)、现代革命人物

1、阴一刚

阴一刚(1908.2—1994.6.17),容城县东牛乡东牛村人。

1925年1月,在容城县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教。是年四、五月间,中共顺直省委负责人之一于方舟同志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期间,阴一刚受其引导,开始接受进步思想。此时,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,南方革命运动高涨,北方革命正蓬勃兴起,经于方舟同志介绍,他加入了国民党。

1927年1月,阴一刚到容城县午方村北校任教。1929年春,***员刘通庸(原名刘传中)到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校长,阴一刚等进步青年主动与之接近。在刘的影响下,阴一刚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,认识到国民党1927年叛变革命后,对外投降帝国主义,对内勾结北洋军阀,更加残酷地压榨人民群众,只有参加***进行革命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。尽管当时环境极端残酷,他仍然于1929年夏毅然退出国民党,并于1931年由陆治国介绍加入了中国***,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。

1930年四、五月间,由阴一刚牵头和容城县东关小学教员张绍棠、东牛村小学教师刘吉昌等人发起并组织了“革命文艺研究会”。其政治主张是:反对国民党,拥护***。它的一系列活动,大大激发了一批青年的革命热情,促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,宣传并团结了周围的农民群众,为容城县***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。

1931年4月,保定共青团特委负责人陆治国到容城县进行革命活动。在陆的直接领导下,阴一刚等以“革命文艺研究会”为基础,发展了容城县第一批共青团员,成立了中共青年团县委。后受中共保定特委书记贾振峰委派,在容城县发展组织开展工作。1931年农历4月下旬,在东牛村阴一刚家里召开了容城县第一次党员大会,成立了中共容城县委,阴一刚被选为中共容城县委第一任书记。

1931年7月,中共容城县委、县团委发动并领导了教师、学生反对反动教育局长和两校校长的青年运动。

1932年1月,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领导3000名农民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。同年7至8月间,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。

1932年9月,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(城)安(新)雄(县)定(兴)新(城)中心委员会成立,阴一刚任书记。1933年初,容城县在阴一刚领导下,党员发展到140多名,党支部18个。后由于叛徒出卖,县委和团县委瘫痪,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。此时,为了保存革命力量,组织上调他到保定特委,途中不幸与上级失去联系,开始了政治流亡生活,一直到1937年11月成为陕北公学的第一期学员。

阴一刚同志在容城建党初期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,坚定地树立了***在容城县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威信,锻炼了群众,培养了一批党的基层干部,为容城县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基础。

2、胡德林 胡福才

胡福才,1913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,原名胡小秃。

胡德林,1917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,原名胡小尚,生父胡老乱。幼年随母改嫁到平王乡李郎村,随继父安印成改名安小尚,参军后恢复原姓,并改名为胡德林。

1938年8月,晋察冀军区红一团,从日伪占领下解放容城县城时,二人参加该部为战士。1941年9月在著名的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,系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烈士。

1985年9月,容城烈士纪念馆建成,内立有“胡德林、胡福才烈士纪念碑”,他们将千秋万代活在故乡人民心中!

古莲花池

古莲花池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南侧。地处保定旧城中心,占地面积3.15公顷,池水面积0.79公顷,是中国北方现存最早的一座实景园林。唐上元二年(675)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。蒙古太祖二十二年(1227),投降蒙古的金将张柔,由满城移驻顺天军(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),重新修筑城垣,引水入城,疏浚河道,重修莲池。从元至今700余年来,时为别墅,时为书院,时为宾馆,时为行宫。1921年修复莲池时,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书"古莲花池"四字匾额,至今仍用该名。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,临漪亭为中心,主要建筑有水东楼、藏书阁、藻咏厅、君子长生馆、响琴榭、高芬轩、寒绿轩及临漪、濯锦、洒然、不如、六幢、观澜等亭,宛虹桥、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,构成"湖中有景,景中含诗"的优美画卷,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。莲池东廊为碑林,有清乾隆、嘉庆、道光等皇帝御笔碑文7通,北廊壁上嵌有明、清书法家书写或临摹的碑碣88方。古莲池兼南北园林之美,有"城市蓬莱"、"三湘七泽"、"小西湖"等美誉。1988年,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秀丽的风光跻身于"全国十大名园"之列。?

鸣霜楼

鸣霜楼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保定市区裕华东路西段路北。因明宣德年间重修,又称宣德楼。成化年间修葺时改名干云楼。俗称钟楼。坐北朝南,建在2米高的台基上,周围砌女儿墙。建筑为重檐歇山布瓦顶,面阔3间,进深3间,底层为一大间,东侧置楼梯。六椽?和金檩下纵向置枋子两根,为悬挂铁钟之用。钟高2.55米,口径2米,钟上有铭文,为金大定二十一年(1181)铸。此楼出檐平缓,角檐起翘,角檐上置不同形态的走兽,檐下施宏大的斗拱,屋檐挑出。明清都曾进行重修,是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大式建筑。?

直隶总督署

直隶总督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99号。清代直隶总督处理公务的衙门。该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,世祖至元七年(1270)顺天路(后改保定路)总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,作为衙署,明初为保定府衙,永乐年间改作大宁都司署。入清以后,几经变化修建,于清雍正七年(1729),奉谕大兴土木,改建为直隶总督署,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,历经8帝182年的历史,始终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。驻此署的总督有74人99任次,著名的有李卫、方观承、刘墉、曾国藩、李鸿章、袁世凯等人。历史内涵丰富,有"一座总督衙署,半部清史写照"之誉。民国以来,则为直隶督军、川粤湘赣经略使、直鲁豫巡阅使、保定行营、河北省政府驻地。占地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,建筑分东、中、西三路,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,主体建筑在中路,共五进院落,均为青砖起脊小式硬山建筑,保留了雍、乾时期的风貌,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清代衙署建筑。中路主要建筑有大门、仪门、大堂、公生明牌坊、二堂、官邸、上房,并配以左右耳房、厢房等,整体建筑以甬道及各堂正中为中轴线,院落之间,穿堂而过,正厢房之间,廊庑相通,意境深邃,气氛庄重。是中国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衙。

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

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原为陈幼云祠堂,1984年改今名。位于保定市金台驿街西端原育德中学内。育德中学校舍建筑,除陈幼云纪念祠堂处修复的院落及附近4排平房外,均已无存。陈幼云(1878~1909),保定蠡县潘营村人,1903年入保定直隶学堂学习。同年秋天,自费赴日本弘文学院留学。1905年加入同盟会,1906年回国,在保定创办了同盟会河北支部,并为主盟人。1907年联合12名志士创办育德中学,并被公举为监督(校长)。1909年积劳成疾,不久病逝。由郝仲青继任校长。1917年,育德中学首创"高等工艺留法预备班",至1920年,共办4期,毕业生213人,留法生93人。湖南籍学生最多,刘少奇、李富春、李维汉等都曾在此就读。1918年,毛泽东和蔡和森曾来保定会见留法预备班学员,并合影留念。留法预备班主要课程有法文、机械学、制图学和生产实习等。1984年保定地区文化局对陈幼云祠堂进行维修并更名为"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"。?

曹锟故居光园

曹锟故居光园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中段路北。最早是明朝大宁都司右卫署故址。民国年间,曹锟任直隶督军后,把原直隶按察使司狱署改建为宾馆。曹锟慕明将戚继光之名,于1917年将宾馆更名"光园",作为私人别墅。占地面积1.4万平方米,主建筑有大小房屋21间,原西北角和东北角都是四合院平房,造型别致典雅,结构严谨,用料基本为方砖混凝土,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。主建筑正门建于高台基之上,门上部有拱形石雕花,下部两侧以石柱体支撑。建筑的东、西两端,是具有西方特点的尖顶圆柱体式房间,窗子为长木格百叶窗。建筑外部房檐采用中国屋顶的檐子样式,并上加一排石沿儿,似雕花,又似女墙。西侧房前廊有数根石柱,柱子都是上细下粗,融入了西方特色。远看有立体感,宛如欧洲中古时的小城堡。1917年至1921年,曹锟先后邀请梅兰芳、尚小云等梨园名伶来保演出,住在此园内。1922年4月,曹锟作为直系军阀首领,在光园策划过直奉战争,大败奉军。1923年10月10日,曹锟就任北京政府总统,直系军阀大本营移至北京。1926年至1933年间,张学良、阎锡山、蒋介石等先后来保,并在此下榻。1949年后,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和省教育厅曾迁驻于此。现为市政府部门用房。?

基本概况

南市区总面积43平方千米。总人口27万人(2004年)。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:071000。代码:130604。区号:0312。拼音:Nanshi Qu。

历史沿革

1997年,南市区辖5个街道、3个乡:联盟路街道、红星路街道、裕华路街道、永华路街道、南关街道、南大园乡、焦庄乡、杨庄乡。

1998年12月21日,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调整保定市部分县区的行政区划。其中:(1)将清苑县五尧乡所辖的小汲店村划归新市区富昌乡;大汲店、后高庄2个村划归新市区江城乡;西小庄、乌马庄、东五尧、西五尧、北五尧、管庄、小祝泽、四平庄、北唐庄、丰台10个村划归南市区,南市区设立五尧乡,乡人民政府名称、驻地不变;(2)将清苑县清苑镇所辖的青堡、毕庄、赵庄、新安铺、褚庄、连庄一村、连庄二村、连庄三村、朱庄、阮庄10个村划归南市区焦庄乡,北沟头、南沟头、南辛庄、北辛庄、安5个村划归南市区五尧乡;(3)撤销清苑县大阳乡,将所辖的大阳西、大阳东、中阳、中阳、下闸4个村划归南市区杨庄乡;(4)将省荣军医院、河北农大农场、先锋机械厂3个单位所辖的地域从清苑县境内划至南市区境内,各自隶属关系不变。(5)将杨庄乡所辖的小营坊、刘庄、东关3个村划归北市区东关街道办事处;西康庄划归北市区东金庄乡。杨庄乡继续管辖剩余的7个村。南市区共增加25个村、3个单位,4.02万人,57.33平方千米。至此,南市区辖5街道4乡,共58个村、78个居委会,22.9万人,99.3平方千米。

2000年,南市区辖5个街道、4个乡。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:全区总人口241488人,其中各乡镇人口(人): 联盟街道 41491 红星街道 16514 裕华街道 14585 永华街道 27405 南关街道 41862 杨庄乡 10545 南大园乡 33455 焦庄乡 28484 五尧乡 27147

2002年底,南市区面积72.25平方千米,人口23.92万。辖5个街道、4个乡,33个社区居委会、61个村委会。区政府驻烟厂路副27号。

红星路街道 办事处驻红星路41号。面积4.86平方千米,人口1.13万。辖5个社区居委会:红星、四中、红旗、大慈阁、清真寺。

裕华路街道 办事处驻穿行楼南街头17号。面积5.85平方千米,人口3.18万。辖5个社区居委会:裕华园、力高、环南、莲池、二中。

联盟路街道 办事处驻三丰东路9号。面积3.94平方千米,人口4.01万。辖6个社区居委会:六一、红阳、刘守庙、关东街、金玉兰、家园社区。

永华路街道 办事处驻中心街。面积4.8平方千米,人口4.01万。辖8个社区居委会:永华中路、体育场、灵雨寺、西路、南路、铁路、唐家胡同、淮军公所。

南关街道 办事处驻三丰中路170号。面积10.1平方千米,人口3.68万。辖9个社区居委会:鑫泰、史庄、晨光、农大、荣校、先锋、建国路、支农路、南关大街。

南大园乡 乡政府驻马家疃村。面积17.2平方千米,人口2.07万。辖17个村委会:马家疃、南大园、刘家疃、东马池、西马池、中马池、八里庄、东小庄、止舫头、金庄、岳庄、史庄、窑上、黄庄、东五里铺、南刘各庄、北刘各庄。

焦庄乡 乡政府驻焦庄村。面积24.3平方千米,人口2.58万。辖18个村委会:焦庄、朱庄、鲁庄、赵庄、聂庄、青堡、阮庄、褚庄、樊庄、毕庄、连一、连二、连三、南王庄、新安铺、东韩蒋、西韩蒋、铸钱庄。

杨庄乡 乡政府驻红星路。面积12.7平方千米,人口1.27万。辖11个村委会:杨庄、下闸、中阳、东康各庄、大阳东街、大阳西街、东高庄、西高庄、刘守庙、王宋庄、王范庄。

五尧乡 乡政府驻乌马庄村。面积12.8平方千米,人口1.99万。辖15个村委会:乌马庄、北沟头、南沟头、东五尧、西五尧、北五尧、北辛庄、南辛庄、西小庄、西平庄、小祝泽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与下方留言删除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hbxnews.com/r-c-x-d.html

发表评论:

验证码

管理员

  • 内容3663
  • 积分0
  • 金币0
关于我们
从前,时光很缓,车马很慢,一生又很短,外面的世界又那么大,看不到多少美丽的风景。而今,河北新闻带你看遍大好山河,万般璀璨。
扫码关注
联系方式
电话:
官方微信:sqwc66
Email:1727058@qq.com
注册登录
注册帐号
登录帐号

Copyright © 2024 河北新闻网 Inc. 苏ICP备2023053670号

页面耗时0.1595秒, 内存占用1.75 MB, 访问数据库23次